首页

国产调教免费视频

时间:2025-05-28 21:59:27 作者: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本科高等学校,传递哪些风向? 浏览量:42279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新闻分析:教育部拟同意设置32所本科高等学校,传递哪些风向?

  新华社记者王鹏、黄浩然

  教育部近日发布公示,根据有关规定以及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考察评议结果,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32所本科学校。

  透过这份名单,我们可以看到哪些风向?

  从学校类型看,此次拟同意设置的32所学校中有23所是职业本科。

  这不是今年以来职业本科的第一次扩容。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曾发布一批同意设置本科学校的函。

  “发展职业本科是适应产业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迫切需要。”安徽省教育厅厅长钱桂仑说,“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本科是其中重要一环。

  2019年起,教育部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被打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明确提出“稳步扩大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建设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职业本科学校”。

  在相关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本科学校的数量也在稳步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职业本科学校仅有21所。而如今,加上拟设置的这23所学校,我国职业本科学校数量将突破80所。

  既有数量的增长,也有质量的提升。从职业本科院校专业设置上来看,大部分都紧贴行业企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近年来,通过优化培养模式,强化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职业本科学校得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此次安徽拟设置的安徽职业技术大学、芜湖职业技术大学两所职业本科学校为例,钱桂仑介绍,“两所学校以工科见长,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布局了一批专业群,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匹配度超过90%,服务区域发展能力突出。”

  此次公示的32所学校名单中,还包括4所更名的普通本科学校。记者了解到,更名不仅是学校名称的简单变化,随之而来的还有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策略的调整。

  例如,南昌工程学院将更名为江西水利电力大学。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祖文表示,这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培育水利电力领域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江西地处长江经济带中游,对于水利电力领域人才需求旺盛。”刘祖文介绍,更名后,学校将做优做强水利工程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主动对接环鄱阳湖水资源配置工程、鄱阳湖生态控制工程等重大项目,服务新能源和储能等重点产业链,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水利电力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有关专家认为,整体来看,此次拟设置32所本科学校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这既是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也展现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前景和旺盛生命力。

  当前,高考在即,今年新设立的多所本科学校即将招生,考生的选择更加丰富。对此,有关专家也表示,学生在报考学校时,也要注意找到自己的优势,同时综合考虑就业市场等因素进行理性选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海涛接受审查调查

  姚洋: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提法,我们过去会定一个CPI目标,但很少把货币政策和CPI目标联系起来,这次更加接近现代货币政策的目的。

32名港澳台大学生在南方电网完成实习

该场场长余腊英介绍,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化脚步的加快,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农户散养奶牛已不适合市场发展需求,“奶牛场”也面临转型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咸安区委、区政府决定成立咸宁向阳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与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合署办公,引进湖北咸宁向阳湖兴兴奶业有限公司、湖北金隆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我国申报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他介绍,项目下一步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计划于2025年4月实现全面竣工验收。比科大有关负责人介绍,学校永久校区预计于明年9月从陵水回迁至洋浦。(完)

第二届湖南(廉桥)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开幕 专业市场变展馆

今年的赛事植入了“星辰大海”“YUE动千岛”“儿童友好”和“全民参与”等元素,并实现专业赛、青少年赛、中老年赛和市民嘉年华赛四赛融合。卫冕冠军范特西、邓爱丽悉数到场,文礼豪、宗笑尘等顶级镖手“强强对阵”,冲击专业个人组最高20000元奖金。

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今天举行

企查查显示,恒大财富成立于2015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杜亮,注册资本10亿元,由恒大金融控股集团(深圳)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为恒大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